推广 热搜: /知乎)  动力  孩子  销量  BC支付接口  船舶  学生  时间  公司  软件 

支付宝、微信收款码禁止商用?概念股闻讯拉升,有上市公司竟盘中吹票!真实情况:纯属误读!小和尚念经

   日期:2023-06-01     浏览:32    评论:0    
核心提示:11月26日,“支付宝、微信支付收款码将于明年3月1日起被禁止商用”消息刷屏,不过该说法存在事实性错误。券商中国记者从包括接近监管人士处证实,央行新规并非对收款码用于经营性活动(商用)完全禁止。 受

11月26日,“支付宝、微信支付收款码将于明年3月1日起被禁止商用”消息刷屏,不过该说法存在事实性错误。券商中国记者从包括接近监管人士处证实,央行新规并非对收款码用于经营性活动(商用)完全禁止。

受消息影响,相关数字货币概念股上午直线拉升,午后也保持强势。截至收盘,拉卡拉大涨18%、新国都大涨近20%,科蓝软件涨超6%。此外,御银股份、海联金汇、楚天龙均10%涨停。

此外,拉卡拉午后在互动平台表示,按照收单业务规则,个人收款码不符合监管要求,不能用于经营性收款,但市场上一直有大量商户使用支付宝、微信个人收款码进行收款。央行新规的执行,进一步明确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性收款,让支付市场回归四方支付的本质,将极大地提升公司的市场规模和份额。

上述说法的一大背景是,出自10月13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此前已经历1年零4个月的征求意见,预计于2022年3月1日施行,该通知对个人收款码业务影响较大,主要侧重于商户侧。

上述通知明确强调了收款码分为个人和经营用收款码,经营用收款码不在通知限制之列。也即,个人可以将收款码申请变更为经营性用途,但变更的标准相关部门还在研究中。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机构均有针对此通知通过升级区分个人码和商户码。

该通知面向收款码的严管主要来自三个方向:

1、限制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2、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进行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3、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区分个人码和特约商户码。

对于上述要求,新规将对年交易规模万亿元的条码支付市场主体们有何影响?综合数位业内人士受访情况来看,从合规途径和弹性看,影响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1)静态码升级动态码,部分商户可能面临设备升级需求;对商户、个人日常合法合规的支付交易没有影响。

2)个人码转为商户码,除了支付宝和微信当前正在进行的,通过升级等引导商户自个人码转变为商户码,还有现有收款码转为收单机构提供的聚合支付方式,这一过程将更多通过向服务商让利完成,如快钱吧等聚合支付机构将会加快线下布局。

3)个人码不得用于经营活动收款,对移动支付巨头微信、支付宝的收入影响不大,但于此前个人收款码收单免费,提现收费,多数个体商户在收款后不会轻易提现,更有动力将资金留存在巨头账户内。但是,他们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成本完成合规要求。

支付宝、微信支付收款码将禁商用系误读!

在日常消费生活中,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已是常态,为了规范移动支付市场,今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在经历1年零4个月的征求意见后正式发布,预计于2022年3月1日施行,对银行卡收单和条码支付终端做出相应管理要求。

展开全文

不过,相比“支付宝、微信支付收款码将于明年3月1日起被禁止用于经营性活动”的错误说法,上述通知明确强调了收款码分为个人和经营用收款码,经营用收款码不在通知限制之列。其中,将受到约束的主要是个人静态收款条码。

也就是说,对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用户们,在烧饼摊上买个饼、搭乘出租车等扫码付款,都照常进行,不受影响;受到上述通知要求需整改的是,一些用个人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个人收款码,来进行经营活动收款的小微商户或者个体经营商贩们,比如烧饼摊摊主等。

而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人士证实,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机构均有针对此通知,“有在通过升级区分个人码和商户码”,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将收款码申请变更为经营性用途,不过,“变更的标准相关部门还在研究中。”

事实上,在不断优化商家收款服务、在攻防支付违法灰色行为打补丁等因素驱动下,移动收单市场上的收款服务的产品升级一直都有在进行,并不算新鲜。

2016年下半年,支付宝曾推出主打极简收款的产品“支付宝收款”,和收钱码、当面付等并行;2017年5月,支付宝发布公告宣布将支付宝收款”升级为“收钱码”。从支付宝彼时的公告看,在截止日期还未升级为收钱码的商家们,支付宝官方的解释是,“会自动升级成收钱码、个人转账码等服务,物料无需更换依然能正常收款。”

而此次新规对条码支付的影响,更是主要面向商户端,更多个人用户在合法的付款交易过程中是“无感”的。

“新规的影响力不亚于2017年年底发布的296号文《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296号文侧重在用户侧,而新规则重在商户侧。”移动支付行业资深研究学者慕楚告诉记者,新规的主要要求来自三方面,对移动支付收单市场影响较大:

1、限制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2、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进行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3、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区分个人码和特约商户码。

央行新规如何影响年万亿交易规模扫码市场?

根据艾瑞及易观数据,目前线下扫码支付市场共包含巨头提供的商户码、个人码以及第三方的聚合支付三大类途径,二维码支付市场年规模约40-50万亿元,其中聚合支付约15万亿元。那么,上述《通知》新规,对这一年交易规模数十万亿的市场,将带来哪些变化?

(一)个人码不得进行经营活动收款 对支付宝、微信营收影响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刷屏的消息一大重要原因是对该条的误读,但实际上,该条规定侧重的是商户端。无论是支付宝和微信,都拥有商户收款码,通过了认证、由个人码升级即可。

该《通知》对收款条码管理进行了说明,对于个人或特约商户等收款人生成的,用于付款人识读并发起支付指令的收款条码,应有效区分个人和特约商户使用收款条码的场景和用途,防范收款条码被出租、出借、出售或用于违法违规活动。

该《通知》要求,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特别是对个人收款码的管理要求有效避免个人收款码通道被交易平台利用。

这一规定对行业的影响主要来自收单机构方面:

“商户码收款存在费率问题,而个人码收款没有费率,且微信、支付宝都采取了提现收费的机制,许多个体户在收款之后不会轻易提现,转而将资金用于其他经营活动,如此,资金便完全在支付巨头的体系内。”慕楚提到,同时,在税务方面,此举也有利于减少通过个人收款码逃税漏税的案件发生。

上述机构人士也认同,个人码不得用于经营活动收款,对两大巨头的收入影响不大,但由于此前个人收款码收单免费,提现收费,多数个体商户在收款后不会轻易提现,更有动力将资金留存在巨头账户内。

(二)区分个人码和商户码 利好聚合支付和代理商?

从新规对于特约商户有核实要求看,提供商户收款码的需“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对于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实体特约商户,应当通过现场面对面方式核实。对于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原则上应当通过人工或智能客服同步视频等方式核实。”

在个人码转为商户码,共有两条途径:其一为支付宝和微信引导商户自个人码转变为商户码,两家均已在推进这一进程;二是将现有收款码转为收单机构提供的聚合支付方式。“由于两大巨头除直连外,均拥有大量服务商群体,预计主要的替换渠道更多通过向服务商让利完成,两大渠道如何分配更多取决于巨头和服务商之间的激励机制和博弈。”上述机构分析人士称。

慕楚的判断类似,未来,微信和支付宝都会引导用户将个人码升级到商户收款码,以尽可能的消除收款限制;此外,新规落地之后,部分重服务的特约商户会让渡给聚合服务商对接,因为收单是一个重服务的行业,微信、支付宝、云闪付并不能实现市场全网覆盖。

如何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区分个人码和商户码,还有待明晰。

“目前根据新规,这一责任主要由提供收款码的微信支付、支付宝和云闪付负责,预计主要还是通过收款频次、金额等一系列规则进行区分,是统一制定规则,还是各家自行区分尚待观察。“上述机构分析人士认为。

(三)限制个人码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对微商群体影响大

《通知》对远程非面对面收款进行了说明。

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对于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应当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有关规定。

慕楚认为,从央行的回应来看,个人静态收款码限制非面对面收款,主要是因为“跑分”带来的巨大洗钱风险,如果用户确实有非面对面远程收款的需求,收单机构需要将其加入白名单,并且“审慎确定白名单准入条件与规模、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的有效期、使用次数和交易限额。”

“未来,个人收款码大概率不再具备一次打印,终身可收款的特性。而变成动态收款码,超过一定的收款次数,需要重新生成。”在他看来,这一措施,对微商群体有较大影响,很可能该群体就是白名单重点针对的人群。在注册过程中,顺便也解决了税务问题。

责编:汪云鹏

原文链接:http://www.yzsw.net/news/show-95279.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支付宝、微信收款码禁止商用?概念股闻讯拉升,有上市公司竟盘中吹票!真实情况:纯属误读!小和尚念经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