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江苏省淮安市古文楼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古文楼阳光现代城三店8月份半停业状态持续23天。“出乎意料的是,餐厅恢复正常营业后,迅速恢复至疫情前的营收水平,9月份企业效益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总经理刘阳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古文楼三店每月营业额可达120万元至130万元,已超2019年月平均水平,即便受疫情影响,9月份营收仍有121万元,“疫情反复确实会给餐饮企业造成影响,我们也逐渐摸索出应对经验。只要防疫工作做到位,企业品牌不受影响,就能尽量规避风险。”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古文楼三店之所以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得益于企业良好的资金周转能力以及加速推进转型升级。刘阳介绍,去年,受益于国家减税降费及贷款优惠政策,企业仅用半年时间便恢复至疫情前经营状态,“疫情之后,餐饮行业整体恢复较快,新入行企业增加,带动用人成本上升。留住员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涨工资,我们公司一年大约会上调两次工资,因此人员流动不算太大”。
刘阳表示,古文楼是百年老字号、中华名小吃,具有260年历史。面对当前形势,企业正在积极转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们正尝试使公司的明星产品汤包以半成品形式进入市场,在网上售卖。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直播带货,介绍企业文化,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古文楼。”
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另一头连着城乡就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在日前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明显增加,尤其是二季度以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原材料成本上升、物流成本增加大幅度推高经营成本,订单不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资金回笼遇到障碍,再叠加一些地方出现的疫情和汛期影响,加剧了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
“疫情发生后,我们企业经历了非常大的困难和挑战。营收下滑,租金和部分供应商货款一时交不出来。”广西贺州市博盛花园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建华告诉记者,8月正值暑期,原本酒店散客预订量较多,又承接了几个大型会议,没料到南京出现疫情,对酒店生意造成影响,“所有会议全部取消,本该是旺季的8月份营收直接减半。好在9月份以来疫情形势逐渐好转,酒店业绩也逐步恢复。”
谢建华表示,截至9月底,酒店营收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这都要感谢政府给予的税收、社保优惠和租金减免等政策。银行也给予我们续贷和延期贷款等帮助,还主动上门了解企业情况并提供相关支持”。
疫情反复让谢建华认识到,小微企业必须提升抗风险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为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企业在降本增效的同时,狠抓服务,有针对性提高目标客户满意度。”谢建华表示,“我们会努力加强企业‘硬实力’,也希望政策上能够继续给予小微企业支持和帮助,延续社保的减免政策,同时多多进行金融扶持。”(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