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融“展览、论坛、外交、人文”为一体,已成为全球共享的综合平台,其国际公共产品属性逐渐显露,外溢效应不断扩大。作为一个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不仅向世界贡献了中国市场潜力,其在促进国内消费升级方面的溢出效应亦是愈加凸显。进博会举办三年以来通过不断优化商品、服务和环境,创造了连串的成交额、兴奋的回头客和满满的获得感。展望未来,即将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必将在促进国内消费升级方面再创佳绩。
进博会参展商品种类多、供选择余地大,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要。中国有14亿多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消费日益多元化、优质化,然而短期内国内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滞后,导致价格偏高需求外溢,境外购物需求持续增长。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展之前,2010—2016年中国进口消费品占比一直维持在总进口额的10%以上。进博会的举办大大满足了居民消费升级的强烈愿望。前三届进博会展示的都是境外“双一流”的企业和产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选择。进口博览会加快引进更多全球优质商品、服务以及有实力的零售商、采购商,推进更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中国首发全球新品。例如,第三届进博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411项,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参展比例近80%。从海鲜、水果、牛奶等进口美食,到科技感十足的智能产品,以及金融、物流、文化、教育、旅游、综合服务等,使得中国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抢先“购”遍全球。此外,第三届进博会还首次设立了公共卫生防疫专区,集约化展示了国际先进公共卫生防疫产品、技术和服务。通过进博会,进口商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类“超市”“卖场”的货架上以及网购一族的“购物车”里,对于普通消费者正变得触手可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对新产品、新服务和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进博会引入国外高品质服务,刺激了消费升级的动力。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30%左右,表明当前消费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未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整体而言,全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与部分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客观存在。鉴此,进博会通过加大对国外优质商品的进口,为国内消费升级提供多渠道优质供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差距,有效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同时,进博会还创造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发挥了引领需求的作用。如海外优质的食品和农产品有利于引导人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理念。值得一提的是,进博会还在培育民众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方面有着重大影响,从而扩大消费在城市经济中的份额及贡献度,促进上海乃至全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此外,竞争效应将促使本土品牌重新洗牌,培养本土优秀品牌。内外因素叠加逐渐将举办地上海打造成全球高端品牌的集聚地、全球新品首发地、原创品牌诞生地。
进博会促进配套措施出台,改善了消费升级的制度环境。伴随着进博会的举行,国务院及商务主管部门等正在积极研究开放市场的有关政策措施。一是大幅降低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以及各种消费品的关税有效降低了商品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强中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历届进博会展品价格优惠力度很大,汽车整车关税已由最高25%降到15%,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服装鞋帽、厨房用品和体育健身用品,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洗涤用品和护肤、美发等化妆品大幅降低进口关税;1585个税目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税率调低,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7.5%。进博会联通全球优质资源,优质优价,直接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进口博览会的举行将推动国家相关制度建设、政策扶持和组织保障,在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业态、提升营商环境和购物体验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有效促进购物软硬环境的提升,优化购物环境;三是进博会将倒逼国家服务业特别是上海服务业向国际标准看齐,不断强化国际化标准的服务思想、服务精神和服务理念,对接国际标准,建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效快捷的城市服务系统,实现国家消费服务转型升级。
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外贸逆势上扬,保持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连续三届进博会各项指标全面飙升,一次又一次地提供了有力注脚。进博会成为满足中国居民旺盛消费需求的窗口,一批又一批的展品在会后逐步落地成为商品,进入千万中国居民家中,为国内消费升级提供优质供给。可以预见,第四届进博会带来的溢出效应将继续放大,为拉动国内消费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分别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研究员 宋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丁悦)
来源:进博会官网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