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2021年,游戏行业经历“过山车”:版号暂停发放、“最严防沉迷新规”出炉,在国内存量竞争的市场环境与强监管大背景下,众多游戏企业加速布局出海业务。
电竞入亚、EDG夺冠,标志着电竞进一步实现大众化、体育化。
新的一年,游戏行业将如何发展?
尤其是在在游戏版号迟迟不发放的大背景下,游戏产业的高速增长是否进入到了终结。
对此,《南方都市报》记者张洁莹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破壁、跨界、去深海,是当下游戏产业必须做好的三件事。
国家通过监管和导向,进行杠杆调节,一系列的动作恰恰是为了“游戏的明天会更好”。
游戏产业在2000年代头十年是高速增长,2010年代进入增速放缓阶段,但依然保持增长势头。
展开全文《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继续增长,但增幅已经开始减缓。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65.13亿元,同比增长6.4%。
这样的增长并不会因为版号的下发数量和节奏而放缓。
反而版号严审还会刺激游戏产业进一步加大2018年版号暂缓时形成的精品游戏和游戏出海两大趋势的深入。
尤其是游戏产业从换皮、山寨进入精品游戏阶段后,其整体态势将更加强劲。
2022年,游戏产业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在游戏出海上,在游戏精品化驱动下,国内游戏产业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加深,并有可能在已经站住脚跟的欧美、日韩市场上,开拓出更大的份额。
《报告》显示,在游戏用户方面,国内游戏用户规模6.66亿,同比增长0.22%。游戏用户数量微增,游戏收入增幅缩减。
与此同时,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146亿元,同比增长16.59%。
有指向性的政策杠杆,恰恰基于国内游戏市场迎来存量竞争时代,必须要有更多的精品游戏,才能让产业的天花板被“破壁”。
事实上,国内的精品游戏未必一定要是3A大作,也可以是垂直细分游戏,又或者是跨界混搭玩法的游戏。
目前这三种类型都正在成为趋势。
国内游戏的玩法、体验,整体来说还过于单一、游戏类型也偏集中,这是事实造就了在用户天花板的同时,切割市场份额的机会。
如此前的《原神》就恰恰在这三类中达成了一种混合平衡,进而获得了成功。
因此,愚以为精品游戏的衡量标准不是花费多少,而是体验,即提供给玩家更好的游戏新鲜度和沉浸感,而不是一味的氪金、伤肝。
这种政策杠杆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国产游戏的出海走势,目前出海的状态还是浅海,需要进一步到深海之中获得机会。
目前而言,海外市场虽然具备较高潜力,但无论是在文化、市场环境,还是政策法律上,海外市场都与国内有着明显差异。
仅仅靠精品游戏来驱动,在进入深水区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不协调,因此文化将是后续需要游戏厂商进一步深挖的范畴。
需要明确的是出海方面,游戏企业需要注意文化输出过程中的接受度问题。
一来有效地结合国外特点去挖掘结合点。
二来注意文化贴近过程的循序渐进。
三来是真正传递东方神韵,而不是为了迎合西方视角去异化自己的文化传承。
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国外的游戏引擎来创造自己的游戏产品,依然要注意卡脖子的问题。
国内游戏厂商能否早日建立起自己独有且效果不弱于“虚幻”的游戏引擎,或许将是下一阶段国内游戏产业的一个最大课题与挑战。
与此同时,2022年相关主管部门对于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管控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强。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被称“史上最严游戏新规”。新规一出,游戏企业纷纷响应,陆续升级防沉迷系统。
可以想见的是,对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管控力度会随着现阶段的任务完成,而进入到更多垂直细分的游戏领域,如主机游戏、单机游戏(含单机手游、小游戏)以及部分“违规”的网页游戏之中。
同时,对于当下的网络游戏(含手机网游)的监管力度也会加大,确保防沉迷的死角更少、对未成年人的损害更小。
此外,对于含有不适合未成年人内容的游戏,或游戏公司进行整改(消除暴力、暴露等三俗内容)、或游戏公司直接限制未成年人进入(如恋爱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