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主要数据发布。根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7%,涨幅比上半年扩大1.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1.2%。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3%,涨幅比上半年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4.3%,环比上涨1.1%。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近期看,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国内部分原材料供应偏紧,PPI(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有可能还会高位运行。但是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能源供给和海运情况逐步改善,国内产品供给增加,PPI有望逐步回稳。
同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吹风会。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近期,国内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国是进出口大国,世界性的价格上涨必然会传导到国内。现在PPI上涨主要集中在上游产业,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上游大宗商品原材料涨幅过高过快,导致企业价格出现倒挂,下游加工企业被迫接受上游涨幅过高过快的价格。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姚景源分析,下游生产加工企从总体上看还是产能过剩,在一些领域还是买方市场,所以企业不可能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过终端产品转移到市场中去。因为它要转移就要涨价,那可能就会丧失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更新技术,来消化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过,上游PPI上涨的速度快幅度高,企业难以在短时期内消化,这给下游企业带来了生产经营的压力。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姚景源表示,首先,对于上游大宗原材料产品要采取保供稳价措施。目前,一些措施在某些领域已见成效,比如铜,二季度历史价格最高,现在铜价、有色金属价格涨幅有所回落,钢材价格涨幅也有所回落。如果下大气力把保供稳价作为四季度至关重要的宏观政策,完全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姚景源认为,除了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实施保供稳价,还应该对下游加工企业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实习编辑 向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