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知乎)  动力  孩子  销量  BC支付接口  时间  船舶  学生  公司  软件 

全球绿色债券30%投向绿色建筑,中国仅3%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电压力锅第一次使用

   日期:2023-09-25     浏览:44    评论:0    
核心提示:作者:郭海飞 王东升  工业、交通和建筑,被公认为全球三大“能耗大户”。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前,若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70%的潜力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  因此,2019年全球有超过30%的

  作者:郭海飞 王东升

  工业、交通和建筑,被公认为全球三大“能耗大户”。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前,若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70%的潜力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

  因此,2019年全球有超过30%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绿色建筑领域,资金规模超过5400亿元。但是中国绿色建筑企业成功发行绿色债券的占比仅约3%,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全球占比18.9%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现代环保运动,环境问题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得到了广泛关注。

  1982年,世界上第一支将环境指标纳入考核标准的绿色投资基金于美国诞生。随后几年,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也相继发行绿色投资基金。

  2007年7月,欧洲投资银行(EIB)发行了其第一只气候意识债券,该债券被公认为全球首只绿色债券。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覆盖银行、债券、保险金融等各领域的绿色金融体系,同年G20成立绿色金融工作小组。

  2017年,中国国务院在浙江、广东、新疆、贵州和江西“五省八地”建立绿色金融试验区,旨在推动绿色金融实践发展。

  随着中国加大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绿色债券在全球取得较大发展。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的报告,2019年,全球496个发行人共计发行1788支绿色债券,合计规模2577亿美元(约等于18000亿元人民币)。

  其中,2019年中国共发行341只绿色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超过3390亿元人民币,发行数量214只,较2018年分别增长26%和48%,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在全球占比约18.9%。

  此外,2019年首次出现了绿色可交换公司债,该债券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发行规模为200亿元,是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最大的发行主体之一。

  全球30%绿色债券投向绿色建筑中国仅3%

  根据CBI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能源和建筑依然是全球绿色债券主要投向,分别占比31%和30%,交通运输、水资源则分别占比20%和9%。

  2019年,全球募集资金用于绿色建筑的绿色债券规模超54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房利美一家公司就发行了1305亿元人民币(187亿美元)的绿色债券用于支持绿色建筑。

  这也是因为建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能耗和污染非常巨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次报告中列出了能耗的七个主要领域,其中能耗最大的包括工业、交通、建筑业。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更是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前,若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70%的潜力在建筑节能方面。因此,房地产建筑业的绿色发展对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2015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也明确将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低碳建筑、低碳园区、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等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及碳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列为重点支持项目。

  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也明确将新建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收录其中。

  2017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重点支持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绿色产业。

  2019年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也明确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材料制造、绿色照明改造、产业园区绿色升级、绿色交通、海绵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基础设施等收录其中。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规定,在相关手续齐备、偿债保障措施完善的基础上,绿色债券比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债券审核程序,提高审核效率。此外,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放宽至80%,且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不受发债指标限制。

  同时在资产负债率低于 75%的前提下,核定绿色债券发债规模时不考察企业其它公司信用类产品的规模,鼓励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

  在偿债保障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允许企业使用不超过50%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

  中国证监会也规定,对绿色公司债申报受理与审核实行专人对接、专项审核、即报即审的鼓励政策,鼓励市场主体投资绿色公司债,支持证券交易所建立绿色公司债券板块。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所发行的3390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投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占比仅约3%,仅为全球投向绿色建筑绿色债券的十分之一。

  近三年中国绿色债券投向绿色建筑累计382亿元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2017年至2019年,中国绿色建筑企业成功发行绿色债券共有25只,累计发行规模382.4亿元,主要投向绿色住宅建筑、绿色公共建筑和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园区、绿色棚户区改造、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等。

  其中龙湖、华发、恒隆、上海临港和山东海洋发展等14家企业在国内发行绿色人民币债券合计198.1亿元,当代置业、太古、朗诗和新世界4家企业发行绿色美元债券合计26.4亿美元(约184.3亿元人民币)。

  其中,国家发改委审批5家,中国证监会审批8家、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审批1家。

  山东海洋发展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27日发行了一笔19亿元的绿色ABS,共分为11亿元、7亿元和1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5.1%和6.5%。

  该笔命名为国泰君安-山东海发国际航运中心绿色建筑资产支持专项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建筑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该项目2011年奠基开工,是山东海洋集团公司、山东海运股份公司与青岛市和市北区政府合作的重点投资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5.5万平米,包含1栋56层5A甲级写字楼、2栋公寓楼、1栋住宅楼,2017年竣工。

  而珠海华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4日发行的5年期5亿元绿色公司债,票面利率4.17%,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偿还绿色建筑二星级项目横琴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项目的贷款。

  该笔绿色债券也是中国证监会于 2017 年 12月 14日审批通过的 15 亿元绿色公司债券的剩余额度。华发在2018年3月发行了10亿元的首批绿色公司债,票息率约为5.27%,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横琴国际金融大厦、金湾航空城中心河滨景观及湿地公园等绿色项目。

  在证监会审批通过的8家企业中,中国金茂在审批通过后,并未实际发行。

  2016年10月获得国家发改委发行批准的龙湖集团绿色企业债券,是第一只绿色建筑企业申请发行的绿色人民币债券。

  该笔债券于2017年分两次发行,第一次发行规模为品种一16亿元、品种二14.4亿元,对应的票息率分别为4.40%、4.67%,期限为5年期、7年期;第二次发行规模为10亿元,发行规模约为10亿元,票息率为4.75%,期限为7年期。

  龙湖第一次发行所获得的资金,主要为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的龙湖礼嘉新项目及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5号地块投资,另一方面为补充营运资金13.20亿元。

  第二次发行所获得资金一部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为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5号地块绿色建筑项目的投资,剩余的为补充营运资金3亿元。

  恒隆地产作为境外主体,由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审批,发行的绿色债券为熊猫债,发行时间为2018年11月23日,发行规模为10亿元,票息率为6.5%,所筹资金主要用于昆明和武汉的两个绿色建筑二星级项目恒隆广场的建设运营。

  此外,不少房企如当代置业、朗诗、太古、新世界中国等绿色建筑企业曾成功发行绿色美元债券。

  当代置业曾于2016年10月13日、2017年6月29日、2018年2月27日、2019年1月2日、2019年2月20日和2019年4月17日先后6次发行绿色美元债券,共募集资金14.8亿美元,所筹资金主要用于为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及LEED金级预认证的现有项目债务再融资、为现有离案债务再融资及为在案项目开发融资。

  太古地产曾于2018年1月发行了10年期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约为5亿美元,票息率仅为3.5%,资金主要用于公司获得LEED铂金级预认证的甲级写字楼项目太古坊一座。

  朗诗在2018年4月20日和2019年6月17日分别发行了1.5亿和2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为合格绿色建筑项目提供融资及再融资。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无论是上市房企申请发行的绿色企业债还是绿色公司债,或者是在香港、新加坡发行的绿色美元债券,募集资金所投项目均是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及以上或者LEED金级预认证及以上节能减排效果预期优良的绿色建筑项目。

  但从绿色债券的发行现状来看,尽管相关政策已经落地,但中国募集资金用于绿色建筑领域的绿色债券规模仍微乎其微,与全球超过5400亿元投向绿色建筑领域的绿色债券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2019年,中国新发行绿色债券的发行期限分布于270天-20年不等,其中270天、20年期为新增绿色债券发行期限,大部分绿色债券发行期限仍主要集中在3年以上。

  2019年3-5年期绿色债券数量占总数的35%;5-7年期绿色债券数量占总数的25%;7年以上期限绿色债券数量占总数的22%,主要为国家发改委审批的绿色企业债券。由于绿色项目多为中长期项目,绿色债券发行期限也有所延长。

  宏观调控“一刀切”是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乏力主因

  住建部相关机构研究发现,中国建筑运行能耗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5%,如果加上建材制造、建筑建造,建筑全过程能耗占中国总能耗已达45%。此外,中国每年25%的钢材、70%的水泥、40%的木材、70%的玻璃和塑料制品的25%都用于建筑,建筑节能减排责任重大。

  “十三五”期间,中国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要比2015年提升30%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要超过50%,还要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

  由此推算,中国新建建筑绿色融资需求约900-1000亿元/年,超低能耗建筑增量总成本在80-120亿元左右;完成2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增量目标,需要的增量成本资金需求为1183.4亿元;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深化改造,潜在需求量为3500亿元;公共建筑改造达到现有节能65%及更高标准,预测潜在资金需求量为600亿元,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年度融资总需求将超过6000亿元。

  除绿色债券对于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乏力外,绿色信贷对于绿色建筑的支持同样微乎其微。

  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9.47万亿元,余额占同期企业及其他单位贷款的9.9%。从用途上看,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贷款占比最高,分别为45%和24%。同期,房地产开发贷余额11.04万亿,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绿色建筑占全部建筑的比例估算,接近半数房地产开发贷应该计入绿色信贷。

  而根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6月,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共计8.30万亿元,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项目余额1348亿元,仅占比1.6%。

  对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对绿色建筑市场的金融支持及金融服务不够充分的主要原因,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主要在于房地产调控对绿色建筑与一般地产开发实行“一刀切”处理,绿色建筑信息披露机制缺位、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机制有待补充完善等制度障碍,以及绿色建筑需求端尚未激活的市场困境。

  “绿色建筑是当前鼓励的一类房地产产品,但对房地产实行宏观调控时,却出现对‘绿’和‘不绿’的房地产项目采取‘一刀切’做法。”马骏撰文指出,“如2019年对房地产项目实施调控的过程中,没有将一般房地产开发与绿色建筑开发区别开来,致使无论银行类金融机构还是非银类金融机构都不敢或不愿支持绿色建筑开发。”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认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还不够优化,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不统一,没有能够为绿色建筑项目和企业申请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券进行第三方绿色认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也是制约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障碍之一。

  目前,中国《绿色债券支持目录》、《绿色企业债券发行指引》以及《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均包含绿色建筑等项目,但是没有明确绿色住宅建筑、绿色公共建筑、绿色工业建筑等各类绿色建筑的区分,对酒店、医院、学校等绿色公共建筑或绿色工业建筑是否属于绿色产业范畴尚存争议。

  此外,绿色建筑信息披露机制的缺位,更是阻碍了绿色金融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去年8月正式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版),将原来授予“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做法改为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预评价(但不授予标识),绿色建筑企业原则上可根据预评价结果从金融机构和市场获得绿色融资(如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

  但目前大部分建筑的能耗数据及各项节能设施的实际运行结果并不对外公布,使得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无法及时了解和监测绿色建筑的实际运行效果,故而导致绿色金融对绿色建筑的支持意愿减弱。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银河证券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周一红研究发现,2019年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信息披露透明度有所下降,主要受绿色私募债发行量大幅增长影响。

  不过,中国证监会与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强制ESG信息披露制度》细则,计划于2020年底前实施。

  早在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便鼓励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香港联交所出台《环境、社会和治理指引》,并于2015年要求在联交所上市的公司遵循“不披露即解释”。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没有形成多层次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也是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乏力的一大原因。

  在银行业,目前缺乏对绿色开发贷和绿色按揭贷违约率的金融专业研究,使金融行业尚未认识到绿色贷款信用风险较低的事实,难以提供更优惠的绿色建筑贷款。

  在证券业,绿色开发贷、绿色按揭贷及其他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资产证券化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展,机构投资者欲投无门。

  在保险业,除人保财险外,可以说国内保险业至今没有涉足绿色建筑保险领域。在交易市场,建筑物的碳减排量应该纳入碳市场,成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交易的标的之一,但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还未有此先例。

  美国已有部分商业机构开发了针对绿色建筑的责任保险以及传统建筑“绿色升级”保险,中国已发行了“绿色卫士装修污染责任险”,为装修后屋内空气质量安全和绿色居住标准提供保障;另外北京市朝阳区试行了“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通过聘请外部认证机构参与建筑全部施工阶段,并对重要环节和重要节点进行风险防控,确保绿色建筑达到相应星级要求。

  未来应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保险的覆盖面,推进品种创新,为绿色建筑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绿色金融支持。

  绿色金融应支持绿色住宅建筑

  当前中国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抑制以往房地产行业重量不重质的粗放式增长,主要目标是防范房地产高杠杆融资可能导致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主要手段是对于房地产企业融资采取一定的限制性措施。

  而绿色建筑具有与传统建筑高耗能、高污染完全相反的特点,是下一步国家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绿色建筑产业也是建设现代化绿色共享社会的重要支持。

  为了加大绿色金融对绿色建筑支持力度,马骏建议,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明确区分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在“控总量”的要求下“调结构”,要针对绿色建筑项目制定差异化政策,鼓励开发商加大绿色地产投资规模。

  在落实总量调控目标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达到适度限制“非绿色”房地产项目开发数量、鼓励绿色建筑项目发展的总体目标。

  标准排名认为,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该严格落实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政策,无论是绿色住宅建筑,还是绿色公共建筑、绿色工业建筑,都应该属于绿色产业范畴,每个建筑都应该是绿色健康、节能环保的。

  我们需要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的写字楼、工厂、医院、学校、商场等绿色公共建筑,更需要节能环保、健康安全的绿色住宅建筑,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要呆在自己的家里。

  此次全球流行的大疫情,更是让我们每个人切身体会到了绿色健康建筑的重要性。哈佛大学研究表明,绿色健康建筑有助于抗击非典型肺炎疫情。

  如果我们每天睡觉生活的房子不是健康安全的绿色建筑,那么我们就可能受到来自房子的伤害。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和王辰院士曾指出,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7%由慢性疾病引起,仅慢性呼吸道疾病所导致的致死总数就高达11%,癌症占比更是高达23%,其中肺癌位居癌症致死第一位。

  以室内污染物甲醛为例,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一类致癌物质,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肝损伤及神经中枢影响,严重的可能引起胎儿畸形,甚至导致白血病、记忆力下降及生长迟缓。

  因此,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应支持绿色建筑二星级(或其他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同等级别)以上的住宅项目申请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券等。

  我们认为,绿色建筑项目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通过绿色建筑预评价后(但不授予标识),银行便应该授予其绿色开发贷,并应该享受到绿色信贷优先审批等政策支持,与国际绿色金融发展同步接轨,监管部门也应批准通过绿色建筑二星级预评价的项目和企业申请发行绿色债券。

  同时,消费者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住宅建筑,也应该享受到绿色按揭贷款的优先审批或利率优惠、贷款额度上浮等绿色信贷支持政策。

  《中国建筑能耗报告(2018)》显示,截止2016年,全国建筑总面积高达635亿㎡,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34.9㎡;建筑碳排放总量为19.6亿tCO2,占全国能源碳排放总量的19.4%;建筑能源消费总量为8.99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2019年这三年,中国又新增竣工住宅建筑面积高达9.9亿㎡,如此体量的新增建筑,除去少量节能减排效果良好的绿色建筑,这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建筑在建设开发和后期运行过程中将消耗多少能源?又将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

  我们建议,绿色建筑认证监管机构应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建立健全共享的绿色建筑标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建筑信息披露机制,共享建筑能耗实时监测系统与信息,强化绿色建筑运行阶段评估与失信惩戒机制。

  比如获得绿色金融支持的在建、拟建绿色建筑项目,在建成后未能通过绿色建筑认证或者实际运行节能减排效果达不到绿色建筑要求标准的项目,应受到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联合惩戒。

  同时要建立完善绿色建筑企业和项目的信息库及信用评价体系,降低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加大绿色建筑ABS产品发展力度,着力解决绿色建筑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绿色建筑消费者教育,激活绿色建筑消费市场。

  包括政府、监管及行业机构,都要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及其优势的宣传推广,如通过App等移动工具为消费者计算绿色建筑带来的节能、节水收益,潜移默化地影响越来越多消费者产生对绿色建筑的信任和依赖。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与建筑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健康智慧人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促进房地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健康发展,5月19日下午全联房地产商会与中国投资协会在线上联合举办了“2020绿色产业与绿色债券内部研讨会”。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在会上作的《绿色产业需要绿色金融支持》的发言中,号召广大房地产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建筑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发展力度,运用绿色金融手段,积极打造绿色产业。

  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委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委会副会长祝慧烨表示,将携手全联房地产商会共同推动房地产行业成为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协助优秀绿色建筑企业申请发行绿色债券。

  全联房地产商会秘书长赵正挺在总结发言中介绍,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全联房地产商会与中国投资协会将联合启动中国房地产业绿色健康智慧发展情况的调研活动,并号召广大企业积极参与。

  作者单位: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产融平台绿创中心、标准排名研究院

  参考资料:《现代经济体系中的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来源:《当代金融家》 ,作者:刘嘉龙 邵丹青 徐稼轩 杨一帆 马骏),《我国绿色债券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情况及案例分析》(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祁亦玮、陈梓安,指导:史英哲)

原文链接:http://www.yzsw.net/news/show-144637.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全球绿色债券30%投向绿色建筑,中国仅3%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电压力锅第一次使用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