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行业进入“绿色和发展全都要”的时代
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在当今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中的数据中心等业务在对千行百业节能降耗产生乘数效应的同时,数字经济产业自身也正在成为“碳排放大户”。
在“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彭松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新一轮AI大爆发正在发生,AI的繁荣发展给运营商带来新收益,也对ICT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更大的带宽、更强的算力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网络能耗的快速增长。要绿色还是要发展似乎成为ICT行业的选择难题,但我们认为应当选择‘不做选择’,绿色和发展二者都要。”
兼顾绿色与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将提升至约3.5.与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伴随而来的就是全球数据流量的上升,据研究机构Omdia预计,2017年到2024年间,整个数据流量形成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在2024年达到每年580万PB的数据,而这些需要ICT基础设施的支持,但这也使ICT行业成为未来的耗能大户。
国家工信部在2021年底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加大对5G基站、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
彭松认为,当前可以通过在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用户体验三个维度上做到兼顾,逐步实现ICT绿色与发展的兼顾。具体来说,从只关注提升网络能效,到同时兼顾降低绝对能耗。从只关注绿电部署的规模,到兼顾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从只关注于网络节能和KPI保障,到同时兼顾用户体验保障。
彭松认为,针对低负载场景,采用多维关断技术,不但可以通过频域、时域,而且可以从通道和功率等各种维度实现智能关断。针对超低负载场景,实现设备“极致休眠”,比如通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解决了AAU硬件关断时的凝露和低温问题,仅保留电源模块待机,让AAU极低负载时的功耗从300W降低到10W以下。
与此同时,在空间上,从一网一策细化到一站一策,提升可再生能源部署的准确性,在时间上,实现从天级到分钟级的智能调度,最大化可再生能源的经济和绿色收益。通过感知获取站点的天气、电价、电池状态、业务量等多维度信息,利用智能调度算法,实现整站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效率最优、综合用电成本最优和基于负载的电源可用度最优。
而针对不同的网络场景来编排最优的节能策略,彭松指出,低流量的场景下,保障最基本的网络KPI,实现最大化节能;在高流量场景下,同时保障用户的体验。经验驱动升级为数据驱动,实现分钟级的节能策略生成和毫秒级的优化策略下发。
企业在行动
基于上述三个维度的共存理念,作为ICT行业翘楚的华为在帮助全球运营商在超过100个国家部署了绿色解决方案的同时,持续迭代绿色解决方案,并正式发布华为“Green 1—2—3”解决方案。“1”,意味着一套围绕绿色发展建网的指标体系,“2”指兼顾高能效和超低能耗两个场景,“3”则是从站点、网络和运营建设三层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不仅仅是华为,ICT产业链上各企业也在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努力。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的《企业“碳中和”目标设定、行动及全球合作》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0月12日,全球已有3821家企业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其中1399家企业作出了明确的净零承诺,即在规定时期内,排入大气的温室气体与人为移除的温室气体相互抵消。企业如果达到净零排放,就实现了碳中和。
其中,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发布各自碳达峰、碳中和绿色行动计划。中国移动发布了《C三能——中国移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白皮书》提出,2025年在公司电信业务总量增加1.6倍的情况下,碳排放总量控制在5600万吨以内的目标。中国联通积极推进基站、管道、杆路等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减少土地、钢材、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启航“十四五”,明确实施“3+5+1+1”行动计划,助力绿色低碳迈上新台阶。中国电信则发布“双碳”“1236”行动计划,即1个战略重点,2个发力方向,3个基本策略,6大绿色行动。
前程无忧旅游业预期调查:短期薪酬上升,前厅接待、厨房/餐饮、计调等岗位需求大数据显示,我国全面放开入境政策正式生效当日,同程旅行出入境机票订单同比增长628%,达近三年峰值。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开年至今,旅游出行市场的复苏或标志着酒店/旅游行业在经历三年低谷期后的全面修复的正式开始,相对应的,就业市场的供需两端的活跃度也趋暖回升。
近日,中国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2023旅游业从业预期调查报告》,通过市场在招情况及从业者调研,从招聘回暖及相应岗位、人员流动及弹性用人、薪酬与数字化、从业前景预期等方面对2023行业整体的触底复苏进行探讨。调研显示,91.8%的受访从业者目前已处于就业状态,前厅接待、厨房/餐饮、客房服务、计调等岗位需求量较大,短期内薪酬上升,市场需求催生与个性化和精细化业务相关的岗位。
参与调研的旅游从业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19.8%,年龄段主要在26-30周岁(含30周岁,30.5%)、21-25周岁(含25周岁,27.3%)、31-35周岁(含35周岁,25.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0.5%,大专学历占比40.0%。
超九成已处于就业状态,近半数有过转行转岗经历
失业、转行,是旅游从业者3年来讨论热度持续的话题。调研显示,自2020年起计算,稳定就业(持续在职,从未经历失业)的受访从业者占比37.3%,曾有过短期失业经历(3个月以内)的受访从业者占比32.3%,曾有过中期暂失业经历(6个月以内)的受访从业者占比12.7%。但是,伴随国内、国际旅游出行市场进入持续复苏态势,旅游业招工需求量增大,促进相应岗位招聘需求触底反弹,调研显示,91.8%的受访从业者目前已处于就业状态。
同时,调研显示,自2020年起计算,近半数的受访从业者有过转行或转岗经历,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访者从业者的岗位变动率低于非本科学历受访从业者14.0%。转行方面,11.4%的受访从业者选择转行做微商,从朋友圈发旅行产品信息到发布日用百货信息,原始私域流量的积累与运营经验使得从业者对于该类转行的适应期相对较短。其次,因岗位门槛相对较低,保险顾问、房屋中介、快递/外卖服务也成为受访从业者转行的主要选择。转岗方面,过去三年,国际旅游出行受限,7.3%的受访从业者转做国内旅游业务,短途周边游成为核心。另一方面,直播带货、露营经济的兴起,线上直播带景、带货成为主流,6.8%的受访者从业者转岗旅游主播。
市场招聘需求触底反弹,弹性用人需求将更多
调研显示,自2020年起计算,89.1%的受访从业者表示自己所在的企业/机构有明显的员工规模缩减,31.4%的受访从业者表示自己所在企业/机构的员工规模缩减超过三成,31-35周岁、36-40周岁的受访从业者流失率超过50%。曾离开旅游业的受访从业者中,19.5%的已经回归或正在准备回归,18.2%的表示仍在观望。
伴随管控措施放开,有业内专家预计2023年的五一旅游出行将恢复到2019年的八成,2023年十一旅游出行将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过去三年员工规模缩减、旅游出行复苏的双重因素下,就业市场的招聘量上涨,通过51job.com上的公开在招岗位信息可以发现,前厅接待、厨房/餐饮、客房服务、计调等岗位需求量较大,百人规模以上酒店/旅游企业有十余至百余不等数量的在招岗位,并提供年假、保险、免费餐饮、制服等各种形式的福利和激励政策。此外,随着出境游的放开与热度飙升,有业内负责招聘的人士表示海外方向人才紧缺,比如境外游产品经理、境外游顾问等。
调研显示,疫情管控放开至今,近三成的受访从业者表示其所在企业/机构的员工人数有恢复性增长,但仍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有二成多的受访从业者表示其所在企业/机构的员工规模较放开前暂无显著变化。出于劳动人口的缩减、服务业的社会认同等因素,旅游业长期存在非正式雇佣(招聘实习生和临时工)的传统,面对周末游热度及后续小长假高峰,不少企业在在加紧招聘的同时已经着手准备高峰时期的弹性用人。
短期内薪酬上升,个性化、定制化催生新职业
过去三年,旅游从业者收入整体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调研显示,41.8%的受访从业者疫情期间的年收入相较疫情前下降超过三成,25.0%的受访从业者收入下降超过五成。目前,66.8%的受访从业者的综合年薪(税前)在10万元以内,35.5%的受访从业者的综合年薪(税前)在5万元以内,而2021年住宿和餐饮业的全国城镇非私营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53631元和46817元。
想较其他行业,整体来看,旅游业平均工资更低、薪酬架构中底薪占比更少,部分从业者因此对于是否回归仍存在不确定性。处于复苏期的行业雇主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通过51job.com上的公开在招岗位信息可以发现,以旅游业中的酒店相关岗位薪酬为例,开年至今,各大酒店集团在前程无忧发布的招聘薪酬均有所上涨。例如,之前超过三成的酒店基层员工月薪在“3001-3500元”,但现在酒店的礼宾员岗位薪酬基本在“4000-5000元”,甚至有酒店6000元招聘全职客房保洁员。
另一方面,虽然为了降本增效以及服务标准化,旅游业将运营策略和投资比重放在机器人化、数字化的体验打造上。但是,与消费终端客群的接触和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仍无法用机器替代,这也衍生出了一批新职业。除主要的旅游电商人才外,调研显示,48.2%的受访从业者表示自己所在企业/机构正在招聘旅游主播、民宿经营、旅行定制师等新职业中的至少一种与个性化和精细化业务相关的岗位。
2023开年以来,旅游业呈现“高开稳走”的态势,但经历三年亏损的市场主体的恢复也并非一朝一夕。对于开放后的行业前景预期,调研显示,在以1-10分的旅游业信心打分中,当下,合计44.1%的受访从业者对放开后的行业信心打出了9-10分,虽仍低于疫情前的49.6%,但远高于该分数段在疫情期间的信心打分9.5%的占比。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深圳可售人才房申购条件放宽 单身年龄限制降至30岁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2月28日电,深圳市2023年首批可售型人才房发布配售通告。值得注意的是,认购本批次住房,按照申请家庭资格条件分为第一队列和第二队列,第二队列申请条件较前批次人才房有所放松,具体体现为:一是降低了未婚购买可售人才房的年龄限制门槛,由35周岁下调为30周岁;二是放宽了对共同申请人的户籍要求,主申请人为深户,非深户的孩子和配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共同申请人。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