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
2月2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3年多来,国家卫健委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近80万重症患者
得到有效救治
对于我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大流行是反映一个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一个疾病疫情的流行强度可以分成四个类别,一类是散发,也就是说这个疾病、这个疫情在人群当中处于散发的状态;第二个是暴发,在局部的地区或者是单位,或者在某些特定的人群,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病例;第三个强度指标是流行,也就是疫情的播散范围很广泛,实现了跨市、跨省的播散;第四个强度是大流行,出现了跨国、跨洲的传播。
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这种疫情态势是大流行。同时,2021年1月底宣布这种疾病的疫情已经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的危害也是依然存在着。
梁万年表示,我们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们国家来看,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介绍,2022年11月以来,我国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防控目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未出现春节假期人员大规模流动导致的疫情大范围传播扩散。
已监测发现7例
XBB.1.5输入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2月3日采样发现了1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监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虽然XBB.1.5传播力较强,但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者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同时,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常昭瑞介绍,目前,各地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发生,既往未感染过的人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学校是人群集中、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后,未感染者存在感染风险,但由于目前我国人群整体免疫水平较高,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低。“当学校发生疫情时,要平衡好疫情处置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关系,由专业人员根据学生既往感染水平、疾病严重程度、疫情发展阶段、病毒的感染株等进行综合研判和风险评估,再做出相关的处置。”
常昭瑞介绍,当前是我国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需要继续加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监测预警;托幼机构、学校和养老院等重点机构人员聚集、环境相对封闭,是呼吸道等传染病高发场所,需重点关注。相关机构应做好症状监测,出现发热等症状病例增多时,及时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各地疾控机构根据已发布的流感等相关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处置方案,结合疫情规模和现场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处置。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相关预防措施,对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样有效。
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
跟踪研究病毒变异传播情况
米锋介绍,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继续完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进一步提升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密切跟踪研究病毒变异和传播情况,提升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优化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持续做好养老院、社会福利院、托幼机构、学校等疫情防控,强化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提升群众防病意识,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文/本报记者 李铁柱
欧洲主要股指收盘涨跌不一欧洲主要股指收盘涨跌不一,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29%,德国DAX30指数涨0.49%,法国CAC40指数涨0.25%。
印度裔商界大亨获美国提名执掌世界银行 他是什么来头?美国当地时间周四早晨,白宫发表声明称拜登总统决定提名印度裔美国商人彭安杰(Ajay Banga)出任世界银行行长,顶替上周意外宣布提前离职的大卫·马尔帕斯。
世界银行上周三(2月15日)发表声明称,马尔帕斯告知董事会离职“追求其他挑战”的意愿,他将于今年6月30日卸任,期间将做好领导层过渡的工作。马尔帕斯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名,任期原本将在2024年结束。值得一提的是,马尔帕斯去年因拒绝就气候变暖问题表态引发争议并被白宫公开谴责,美国财长耶伦也在回应其卸任的公开声明中多次强调气候变化问题。
作为世界银行的最大股东,行长一职通常由美国来提名,但也需要获得中国、日本等其他主要股东的支持。本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好在印度班加罗尔举行,世界银行掌门的提名势将成为各国讨论的议题。
令旁观者多少有一些尴尬的是,就在本周三世界银行刚刚表示“强烈鼓励女性候选人”后,拜登就在周四把彭安杰推到了台前。
彭安杰是谁?拜登为什么选他?
彭安杰1959年生于印度普纳城边上一个叫基尔凯埃的小镇,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曾担任印度陆军中将。彭安杰的学生时代等就读于知名精英学校哈德拉巴公学。除了彭安杰外,这所学校也培养出微软CEO纳德拉、Adobe董事长纳拉延等硅谷领导人。
彭安杰的职场生涯起步于雀巢,他在这家消费巨头总共效力13年,先后干过销售、市场和管理等岗位。后续他又跳槽至百事可乐的餐饮部门,因此许多媒体也称他为“把必胜客和肯德基引入印度的人”。
在百事仅仅呆了两年,彭安杰便跳槽至花旗银行,凭借着领导花旗全球消费金融业务的表现跻身高管层,并曾担任花旗亚太区CEO.他在2009年8月被万事达卡任命为首席运营官,并在一年后升任总裁兼CEO.在这个位置上他一直干了十余年,并在2021年底完全卸任。之后,他一直担任美国私募泛大西洋投资的副董事长。
很明显,拜登选择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印度裔的身份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支持。
一名白宫高级官员对媒体表示,本届政府“自豪”地提名一位出生、成长,并在职业生涯早期起步于新兴市场印度的候选人。
顺便一提,在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一副总裁换届中,美国将印度裔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推上了这个位置。不过从媒体报道中来看,此事更像是美国财政部的手笔,而白宫则有不同的想法。
按照惯例,IMF的总裁由欧洲人担任,二把手则由美国指派,这个顺序在世界银行正好反一反。
同时,彭安杰在气候问题的积极表现也符合拜登政府的选人偏好。在COP26前夕,彭安杰也是签署公开信要求更积极减排的企业高管之一。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