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知乎)  动力  孩子  销量  船舶  BC支付接口  学生  时间  软件  公司 

融资失败的经典案例qq管理器

   日期:2023-08-03     浏览:34    评论:0    
核心提示:风险投资,这个泊来的资本词汇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另一道风景。企业成为资本玩转“钱生钱”游戏的载体,而资本则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成长的助推器。有很多企业,因搭上风险投资的快车道,创造一飞冲天的奇迹,风险投

风险投资,这个泊来的资本词汇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另一道风景。企业成为资本玩转“钱生钱”游戏的载体,而资本则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成长的助推器。有很多企业,因搭上风险投资的快车道,创造一飞冲天的奇迹,风险投资家也赚得盆满钵盈。除却成功者的光环,我们也不能无视失败者的黯淡。

下面的案例多曾被标为时代的标杆、引领时代潮流的大旗,一度被风投吹捧,成为风投宠儿的企业。然而,今天的他们命运多舛苟延残喘,被收购,陷入资本困境或者陨落。曾经青睐他们的风险投资者,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保本、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案例一

亚洲互动传媒

案例特点:

首家在日本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却被勒令退市

创业者的教训:

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民可没有国内的那么好欺负

VC的教训:

既然IPO是最佳退出渠道,上市了就早点儿变现跑路

作为首家在日本东京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亚洲互动传媒有限公司在2008年9月20日的退市,比起1年前的上市,产生了更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构成了近年来中国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的最恶劣影响。这个事件的一个重量级的副产品是让主导对其投资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联合创始人——张帆的黯然离职,甚至远离了VC行业。

2002年,崔建平创办了北京宽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宽视网络”),开始从事TVPG业务。2004年7月,宽视网络的海外控股公司——亚洲互动传媒在英属百慕大群岛设立。亚洲互动传媒自称是“中国提供跨媒体平台电视节目指南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其销售收入中,以电视广告代理业务为主,TVPG(电视节目指南)和EPG(电子节目指南)为辅。

2005年月10月,公司获得红杉资本的投资。在红杉资本之后,亚洲互动传媒先后吸纳了包括新加坡野村证券公司(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38.89%)、美林日本证券公司(11.88%)、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2.70%)、NTT移动通讯公司、日本最大的卫星通信公司JSAT、伊藤忠商事Itochu、等日本著名的金融、广告公司。到上市前,红杉资本占公司总股本的11.56%,张帆亦任亚洲互动传媒的董事。事实上,亚洲传媒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之后在国内主导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2007年4月,亚洲传媒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按上市时价格计算,这笔投资给张帆带来了近7倍的投资回报。

退市事件的导火索是由于亚洲互动传媒的会计师事务所拒绝为其2007年年报出具审计意见,并暴露出了其CEO崔建平挪用公司资产的丑闻。崔在未得到公司董事会同意情况下,将宽视网络在中国银行的1.069亿人民币的定期存款为第三方企业北京海豚科技发展公司的债务做担保,后者从银行贷款1.03亿元人民币,并有1,800万元已用于偿还海豚科技部分贷款,而剩余资金或将无法收回。 亚洲互动传媒的退市,让11家财务投资人同时失手,失去了退出平台。红杉资本作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仍持有其9.19%的股份,仅在今年2008年5月卖出了1.34%的股份;而其他十家股东都没有股权转让的历史记录。

亚洲传媒退市,暴露了VC投资的三个问题:

尽职调查,有的VC觉得自己很牛,曾经有过怎样的成功,尽职调查很草率;

投资以后,监管很重要。公司上市以后,钱竟然还可以随便拿走,这是不可想象的。CEO动用大量资本,是要公司董事会来做出决定的,投资人的不作为,这是不能原谅的错误;

中国目前的法律和制度没有给这些敢于挑战法律底线的人以足够的威慑和惩罚,不能给投资人以足够的保护,VC在投资之前一定要明白,所有的法律文件只不过是“君子约定”而已,中国有很多法律真空地带,市场又高度信息不对称,人的本质调查尤为重要,而这又是最难的。

案例二

分贝网

案例特点:

创业者由草根走上圣坛,再沦为阶下囚的创业过山车

创业者的教训: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VC的教训:

每个投资项目,都是自己的孩子,生下他就要照顾他

说起分贝网,知道的人不会太多;但说起《老鼠爱大米》,不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如同刘谦的魔术,互联网也是一个可以见证奇迹的地方。互联网在中国的历史虽然很短暂,但创造的奇迹和神话一点儿都不少,而分贝网及其创始人郑立无疑是这些神话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他从一个毫不起眼的电脑城打工仔变为重庆IT行业的第一人和“80后”创业成功的偶像;仅仅5个年头之后,他又因为非法经营被刑事诉讼,面临牢狱之灾。他是如何由草根走上圣坛,又为何从偶像沦为阶下囚呢?

2003年6月,在重庆石桥铺电脑城打工的郑立,和朋友一起创建了163888网站,寓意“一路上发发发”。此时网站不过三、四个人,他们在电脑城附近租了个小房子,吃、住、办公都在一起。随后,他们开发K8录歌软件,163888逐渐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网络歌手聚集地。香香、杨臣刚等网络歌手在他们网站成功推出,《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风靡一时,让163888网站名声大噪,号称“华人第一音乐社区”。

随后,163888受到过众多VC的追逐,2004年10月,IDG VC向分贝网投资200万美元(据悉,最终投资并没有完全到位),占其20%股权。这也是IDG在重庆投的第一家个人网站。到2006年,网站注册用户达到1200万,163888也获得互联网领域的不少荣誉。同年,163888获得了阿尔卡特VC的600万美元投资,占12%股权。郑立曾做客CCTV《财富故事会》,以“80后”领军人物的姿态讲述自己的财富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这一年,他24岁。

2007年6月,网站启用了新名字和新域名:分贝网(fenbei.com),但分贝网的赢利模式并未有根本转变,依靠卖空间和收取会员费的赢利模式难以为继续,广告成了分贝网主要的收入来源。

2009年,郑立涉嫌经营色情视频聊天业务被捕,2010年1月,此案开庭审理,郑立当庭认罪。

郑立涉足色情业务的原因尚不知晓,但分贝网日渐衰弱则是不争的事实。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新的投资却始终没有到位。有人猜测,郑立仅仅是用视频聊天的收入来改善分贝网的财务报表状况,以期分贝网卖个好价钱。

分贝网经营上处于困境,除了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模式不清晰之外,创始人团队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据郑立早期接触过的一位做“天使投资”的民营老板回忆,他答应可以投资200万,占30%的股份,但提出要另聘CEO,郑立没有答应。在融资之后,郑立也试图聘任职业经理人,但均告失败。其中一位曾任在搜狐任职,但不到两个月就离任,他后来对媒体谈到了“80后”创业者身上有刚愎自用、不培养团队、不看重思想、不注重章法的四大顽疾。

分贝网已经停止运营,创始人郑立已是阶下囚。此次事件影响太大,想重新崛起,几乎是不可能。这样的结果出现,不过我们不禁要问:投资人对分贝网是彻底放弃了吗?他们对创始人不监督了吗?郑立组织48个小姐,分三班倒做色情表演,投资人一点不知吗?投资人曾将分贝网誉为中国的MySpace,并称Facebook在中国没有能力收购分贝网。如今回头看看,这些豪言壮语更具有讽刺意味。

案例三

真功夫餐饮

案例特点:

创业者内乱——能共苦不能同甘

创业者的教训:

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

VC的教训:

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是判断项目好坏的重要依据

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内大受欢迎,中餐连锁一直愤愤不平,不断有人跳出来挑战洋快餐。从十几年前的“红高粱”到现在很红火的“真功夫”,“红高粱”早已不知所踪,“真功夫”似乎真的有点功夫,连锁店面越来越多了。

跟公司名字一样,2009年8月,“真功夫”的广州总部爆发的一场真功夫表演,在投资界和创业界颇为轰动:共同创始人及公司大股东潘宇海委任其兄潘国良为“副总经理”,并派到总部办公,但遭到“真功夫”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达标的拒绝后,引发剧烈争执。

要理清“真功夫”的管理权矛盾,还得从头说起。1994年,蔡达标和好友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开了一间“168蒸品店”,后来逐渐走向全国连锁,并于1997年更名为“双种子”,最终更名为“真功夫”。真功夫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潘宇海占50%,蔡达标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占25%。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潘敏峰放弃了自己的25%的股权换得子女的抚养权,这样潘宇海与蔡达标两人的股权也由此变成了50:50。

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两家风险投资基金:内资的中山联动和外资的今日资本,共注入资金3亿元,各占3%的股份。这样,融资之后,“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变成:蔡、潘各占47%,VC各占3%,董事会共5席,构成为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以及VC的派出董事各1名。

引入风险投资之后,公司要谋求上市,那么打造一个现代化公司管理和治理结构的企业是当务之急。但蔡达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努力触及另一股东潘宇海的利益,“真功夫”在蔡达标的主持下,推行去“家族化”的内部管理改革,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原来的部分家族管理人员,先后有大批老员工离去。公司还先后从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共引进约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据了公司多数的要职,基本上都是由蔡总授职授权,潘宇海显然已经被架空。

根据真功夫董事会章程,高层任免必须经过董事会表决,并有半数以上股东的确认才能生效。很显然,蔡达标获得了两家风险投资方的支持,占到董事会五分之三的席位,基本上决定公司的重要决策。

尽管管理层的矛盾还没有一个最终结果,“真功夫”的业务不断发展,店面不断增加,但创始人、大股东之间的矛盾一天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就有可能在某一天成为一个炸弹,引爆大家的共同利益。

“真功夫”投资人今日资本的徐新曾说国,三个人一起创业,各占三分之一股份,这种模式95%肯定要失败,她建议最好是一个大股东连同几个相对小股东的合作模式。在“真功夫”的案例中,VC投资人暂时通过董事会结构确保蔡达标的实际控制权,但公司会最终成为那成功的5%吗?我们拭目以待。

案例四

尚阳科技

案例特点:

中国首轮融资额最大、联合投资人最多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

被市场打败不可怕,被自己内部瓦解才可怕

VC的教训:

大公司的高管,不一定做得了创业企业的领军人物

尚阳科技成立于2003年初,自诞生起就笼罩了刺眼的光环。首先,公司创办人及CEO是网通曾经的COO郑昌幸,管理团队中还有原华为公司副总裁陈硕和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毛森江,可为出身豪门;其次,成立之初,公司获得多家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5800万美元首期融资,主要投资人华登投资1800万美元、DCM投资1000万美元、Intel Capital投资700万美元、NEA投资500万美元,其他投资人还包括Sycamore Ventures、Morgenthaler Ventures、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住友集团的投资公司Presidio Venture Partners、STAR Venture、日立、伊藤忠、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等等。

尚阳科技曾被美国知名的RedHerring杂志评选为亚洲100强私人企业之一,其目标是致力于成为通信领域领跑的下一代服务平台(NGSP)提供商,致力于开启“自由沟通无界限”的自由通信新时代。主营业务是固网增值解决方案、宽带无线解决方案和企业通信解决方案等几个领域。

当时,电信运营商们也准备在增值业务上大干一把——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这种转型为尚阳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尚阳拥有几个不错的核心业务,比如UU语信等,但终究没有抓住市场机会。2年多之后,由于公司创建以来经营不善,郑昌幸被迫“下课”,尚阳科技大幅裁员,业务也开始转型,从昔日的设备方案提供商向互联网增值业务提供商转变。在市场中不但跟即时通信领域声名显赫的微软MSN、Skype和Google talk等跨国巨头竞争,还面对国内的QQ、新浪、网易、263等本土企业的即时通信工具的挑战。最终,尚阳科技的业务并未像其名字一样“上扬”,最终美梦破碎,2006就退出市场。

尚阳科技沦落到这个地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是管理上存在问题。

一是公司重研发、轻市场,市场抓不住,而研发方面,首期融资用完了,也还没有几件像样的产品;

二是公司内部帮派严重,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同时,从高层到员工“成分”极为复杂,有“海龟”也有“土鳖”,有出身国企的也有来自外企的,有来自创业公司的,也有来自全球500强公司的,甚至从华为管理团队带来的旧部,一直留在了深圳,处于失控状态。

华登国际的陈立武在投资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郑昌幸等更是明星级别、实战派的管理团队,而十多家知名投资公司的大额注资,足以说明中国通信市场的空间和吸引力。这些积极因素加在一起,更能反衬出这个案例的可惜。

案例五

PPG

案例特点:

中国风险投资界最火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

创业的目的之一是赚钱,但不能仅仅是赚钱

VC的教训:

尽职调查中,人的本性调查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PPG,2005年10月成立,业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售卖衬衫。轻资产、减少流通环节的概念,加上狂轰乱炸的电视、户外广告,迅速让PPG建立起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满世界都是“Yes! PPG”的广告语和吴彦祖自信的微笑。

2006年第三季度,PPG获得了TDF和JAFCO Asia(集富亚洲)的第一轮6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2007年4月,PPG获得了第二轮千万美元的投资,除了第一轮的TDF和集富亚洲追加投资之外,还引入了KPCB(凯鹏华盈),KPCB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与红杉齐名。在2006年-2007年,电子商务在VC投资圈非常吃香,而PPG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谓绝对的明星项目,无数同行都羡慕这几家能有幸投资进去的VC。

2007年底,PPG已经开始被媒体披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拖欠货款、货品质量投诉、等,但PPG仍然受到了数家风投机构的追捧,三山投资公司击退其他竞争对手,向PPG投了超过3,000万美元的资金。三山投资宣称选择PPG是因为很看好其市场、模式及团队,并透露PPG已计划于2009年初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8年,PPG模式出现了VANCL(凡客诚品)、优衫网、CARRIS等几十家家模仿者,PPG不但丢掉了行业老大的地位、官司缠身、高管流散,更传出创始人李亮卷款潜逃一说。李亮称从2008年年中起前往美国筹备美国公司开业事宜,之后一直未在国内现身。

2009年末,一度被誉为“服装业的戴尔”、“轻公司的样板”的商业神话终于还是像肥皂泡那样破碎了。PPG总部早已人去楼空,一片狼藉,贴在墙上的法院执行裁定书则显示PPG已经关门大吉,不少消费者付款后拿不到货物,因而愤怒地将PPG称为“骗骗哥”。而随后,PPG唯一剩下可以称之为“资产”的东西——注册商标“PPG”,在拍卖中无人问津。PPG累计从上述多家家知名VC处获得了5000万美元左右的投资,彻底关门也意味着5000万美金血本无归。搜狐IT在2009年互联网大会上曾评选出5年来投资最失败网站,PPG名列榜首,成为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投资笑话。

事后,有人透露了PPG失败的真正原因:创始人李亮表面上市做电子商务,但配套的物流、仓储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间接与他有关,他不停地向这些公司打钱,投资人的钱作为费用变相进入他自己的名下。钱转移光了,李亮也没了。他从一开始就是有预谋、有准备地圈钱,他很聪明、勤奋,执行力也够,但就是出发点不纯。

PPG模式的模仿者之一VANCL的发展状况非常好,可以说,PPG模式的生命力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公司的成功,商业模式这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执行这个商业模式的操盘手。PPG失败,错的是人而非商业模式。

关注【智高点商标】,快速了解商标业界资讯;

【公众号ID】: zhigaodian02 (←长按复制)

为你提供商标注册、交易、托管、融资/质押、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

原文链接:http://www.yzsw.net/news/show-125746.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融资失败的经典案例qq管理器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