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知乎)  动力  BC支付接口  孩子  销量  软件  学生  船舶  时间  公司 

深读|广东集齐5个万亿工业大市!珠中江能跑出第六城吗?坪坝的意思

   日期:2023-07-16     浏览:29    评论:0    
核心提示:2022年伊始,广东在全国“万亿工业大市”名单上,写下了一个新的名字:惠州。根据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该市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9785.9亿元,增长26%,增速稳居全省

2022年伊始,广东在全国“万亿工业大市”名单上,写下了一个新的名字:惠州。根据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该市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9785.9亿元,增长26%,增速稳居全省前列。

至此,广东这个工业大省,拥有了继广深佛莞之后的第5个万亿工业大市。

有人说,工业是一个城市的“钢筋铁骨”,它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谁可以在未来走得更远、跑得更快。从做鞋袜、产服装到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如今,集齐了5个“万亿工业大市”的珠三角,正在向外界宣告,这个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来料加工的“世界工厂”,不仅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还有着更上一层楼的能力。

而从近年来的发展路径亦可看到,在这场汹涌的珠三角工业革新浪潮中,这5个城市已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去年底,华为以底价2.98亿元,拿下深圳龙华51.49万平方米的地块。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这块工业用地无疑属于“巨无霸”级别。这条看似简单的新闻,传递出众多讯息:于华为而言,决意在新能源产业进行扩张;就城市而言,华为对于深圳至关重要,此番巨量土地低价出让,显示出这座城市的产业雄心。

深圳:从改革前沿到创新前沿

2018年摘下“中国工业第一城”桂冠

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4万亿元

早在2018年,深圳就成为全国首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破9000亿的城市,而被冠上中国“工业第一城”的名号。

时隔三年,2021年其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达41341.32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这一年,深圳也成为全国第三个、粤港澳大湾区首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

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强大的制造业是支撑深圳经济发展的核心: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338.5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7.0%,远高于同期北京、上海和广州的18.04%、24.8%和27.3%。

展开全文

像很多珠三角城市一样,深圳的工业也是靠“前店后厂”和“三来一补”起家。1980年,其工业增加值仅0.37亿元。不过,经过多年的结构优化调整,目前的深圳工业已逐渐建立起门类相对齐全、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产业体系,实现了由以传统行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为主的转变。

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3%、13.3%。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3D打印设备增长更是高达173.9%、60.5%、40.9%、21.2%。全市规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03.54亿元,同比增长23.7%。

由改革前沿成长为创新前沿!如今的深圳,借助数字经济转型与提质,在全球数字战局打下了自己的高地。目前,深圳已经建成超过5.1万个5G基站,去年还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三成,规模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尤其是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让深圳工业优势愈加显著。2020年12月,工信部公示了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共计1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华为、富士康、腾讯3家深圳平台上榜,占据清单的五分之一。在龙头企业之外,一大批在细分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深圳企业也立足区域崭露头角。

调查显示,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圳52.6%的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下降,53.3%的企业产品良品率提升,29.4%的企业原材料损耗减少。

佛山去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42.13亿元,居全省第2,制造业大市地位稳固。顺德区工业总产值则首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工业超万亿的市辖区。

佛山:被认可的“智制之城”

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二

顺德成为全国首个工业超万亿的市辖区

其实早在2019年,广东全省工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并同时拥有了4个超万亿的工业大市。从城市的贡献排名来看,深圳最高,达到3.7万亿元。而第二个就是佛山,工业总产值达2.3万亿元。

去年,佛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42.13亿元,居全省第2,制造业大市地位稳固。而顺德区工业总产值则首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工业超万亿的市辖区。

顺德全区工业用地仅111平方公里,却创造了11421.6亿元的年度工业总产值,意味着顺德平均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出达102亿元,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佛山的工业主要由民营资本推动,而非依赖国资与外资。早年,其产业结构更多体现了劳动密集型的特色。家电、陶瓷、纺织服装、家居制品……写就了佛山经济的鲜明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山产业形态过于集中在消费品领域所带来的弊端显现出来。好在,佛山“制造立市”的定位,一直未变,但内涵却一直在升级。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在近年来重点引进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了给大项目好项目腾出空间,过去五年,佛山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全面开展,拆除村级工业园13.4万亩。而根据它的“工业园升级改造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全市低端、低效、破旧村级工业园区有望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在谈及珠三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着重提到了佛山,认为目前该地区已催生了大规模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如过去5年,佛山引进了瑞浦能源华南生产基地、飞利浦水健康及智能机器人全球研发制造基地、嘉士伯啤酒生产基地等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8个,签约投资总额1878亿元。

去年,佛山又启动新一轮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行动,包括设立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广东(佛山)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给予1000万-2000万元的支持,示范车间和示范项目给予200万-800万元的扶持。

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样是佛山经济“强身健体”之路。根据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佛山将安排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超1000亿元,加快推进中科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信扬科技成像模组生产基地、银星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产业基地、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汽车基地、朗华工业供应链智慧科技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东莞:突破来自源头创新

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破5000亿元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

很多人喜欢用“东莞塞车,全球缺货”,来形容这个城市制造业的盛况。

2019年,东莞的工业总产值就已经突破了2万亿,排在深圳佛山之后,广州之前。而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008.81亿元,工业规模再上新台阶。规上工业企业数11348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与同处珠三角地区的佛山所不同的是,在东莞经济腾飞的起步阶段,以港资和台资为主的外资企业唱了主角。这个城市也以“三来一补”为切入点发展外向型经:1995年,东莞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285.31亿元,而同年全市GDP总量仅为296.29亿元,外向依存度达到433.8%的历史最高值。

然而,一场金融危机,让东莞的经济增速从两位数放慢到个位数,甚至在2009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这让东莞不得不重新思考产业发展模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以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民营经济等优势产业占比得到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院丁力曾指出,狠抓源头创新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正确选择。近年来,东莞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更是不断投入,截至去年年底,全市R&D投入强度提升至3.54%,跃居全省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3.4倍,ODM+OBM产品出口比重提升至78%。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集聚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新型研发机构33个,省级工程中心、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增长2.5倍、1倍。高企数量预计达7387家,增长2.6倍,总量居全省第三。

今年的东莞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东莞的源头创新能力已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全国科创二十强中位列地级市第三的东莞,已成为了国家创新型城市。

广州谋新篇布新局,经历了支柱产业从轻化到重化再转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变迁,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首次分别突破2万亿元、5000亿元大关。 新华社图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中流砥柱

2017年“IAB”计划“浮出水面”

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2万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以微弱优势领先东莞

以“千年商都”著称的广州,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先进制造产业集群、6个增加值超千亿元服务行业,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来自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67亿元,同比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86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首次分别突破2万亿元、5000亿元大关。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广州最早形成的是以纺织、日化、家电、批发和零售为代表的轻工产业。随后,这个城市经历了支柱产业从轻化到重化再转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变迁。

早在十年前,即2001年,广州就提出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汽车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200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尤其是发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带动力强的产业。“十一五”期间,广州进一步筹建了东部、南沙、花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带动了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统计显示,2003-2006年,以汽车、船舶制造为代表的广州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的年均增速达到32.4%,冶金工业和石化工业的平均增速分别达到45.8%、24.1%。此外,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平均增速也达到19.8%。在接下来的十年,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制造业这三大支柱产业拉动了广州工业超千亿规模的高速增长。

2017年,广州“IAB”计划正式“浮出水面”。在要素利用上,广州由最初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逐步向依赖资本和技术转变,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不断高端化。尤其是依托“智慧广州”建设,广州市通过数字化、互联网等赋能企业加速转型,相关的制造业企业取得长足进步,竞争力显著提升。

数据最能说明广州产业结构的变化:广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81.5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1.4%,是全市35个工业行业中体量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行业,渐成广州工业的中流砥柱。

从增长率来看,2021年,这一产业的总产值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7.6%,分别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9个和2.7个百分点,在全市前五大工业行业中增长最快。

户均产值规模也不断壮大。2021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百强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有17家,比2020年增加1家;户均产值89.60亿元,比2020年提高了11.59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65.7%。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州首提“制造业立市”,并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放在今年工作的首位。根据部署,广州有望继续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 这里是广东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石化产业基地,集聚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工巨头。 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南都记者 陈冲 陈灿荣 摄

惠州:大项目支撑制造业突围

化工巨头云集 重大项目逆势集聚

11家企业上榜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100强

1月27日,惠州宣布,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9785.9亿元,增长26%,增速稳居全省前列。

1993年,惠州GDP才刚刚迈上百亿台阶,如今则“站上”5000亿元关口。从经济弱市、农业大市,蝶变为GDP总量居全省前列的经济强市、工业大市,这背后,是大项目和骨干企业支撑下的制造业突围。

2000年,当时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签约落户惠州大亚湾,开启了广东乃至全国石化产业发展的新纪元。如今,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不仅成为广东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石化产业基地,还集聚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工巨头。

在过去的5年,中海油炼化二期、中海壳牌二期、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正威(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首期部分投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恒力(PTA)、惠州LNG接收站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太平岭核电一期1、2号机组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逆势集聚,项目扎堆抢滩成为“惠州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产业集群也在这个城市加速形成。尤其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方面,惠州已形成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11家企业上榜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100强,行业总产值4591亿元,居全省第三。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2022年,惠州还将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发挥大项目、“链主”企业带动效应,不断做长做精石化产业链。同时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趋势,承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资源外溢,打造珠江东岸创新资源重要聚集地。

大咖解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

制造强省地位进一步夯实

五条成功经验值得总结

“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区域撑起了中国制造的半壁江山。如今珠三角集齐了5个破万亿的工业大市,这意味着广东进一步夯实了制造强省的地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珠三角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第五个万亿级工业大市的出现,意味着广东成功应对了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冲击,率先实现了复苏,从中也说明中国经济的韧性。

王福强指出,珠三角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构建这样的集群,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发展愿景。现在来看,这种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事实上,现有的5个万亿级工业大市之所以能有现在的体量,也主要得益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王福强进一步分析认为,大湾区珠三角城市之所以能不断涌现万亿级工业大市,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五条:

一是时间上抢在前面。珠三角是全国率先提出“腾笼换鸟”的区域,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科创产业,努力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是将创新作为转型的重要路径。不仅注重科技创新,率先推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函数的结构,提升了科技贡献率,而且注重产业创新,构建了若干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共性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综合服务,营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生态,进而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此外,管理创新方面,珠三角也走在前列。无论是供应链管理、产业链稳链固链,都有切实的成效。

三是注重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发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广东都有具体举措,除此之外,广东也注重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正在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国家十四五提出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的任务是推动实现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而这些,珠三角应该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四是坚持科技的自立自强。广东正在积极谋划战略突围,在解决卡脖子技术,大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 中心和综合性科学中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些,为珠三角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绿色发展。适应双碳发展的趋势,广东正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进而倒逼产业转型。生态环保、绿色技术等行业,也在支撑珠三角的工业走稳走远。

一是时间上抢在前面。珠三角是全国率先提出“腾笼换鸟”的区域,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科创产业,努力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是将创新作为转型的重要路径。不仅注重科技创新,率先推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函数的结构,提升了科技贡献率,而且注重产业创新,构建了若干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共性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综合服务,营造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生态,进而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此外,管理创新方面,珠三角也走在前列。无论是供应链管理、产业链稳链固链,都有切实的成效。

三是注重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发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广东都有具体举措,除此之外,广东也注重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正在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国家十四五提出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的任务是推动实现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而这些,珠三角应该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四是坚持科技的自立自强。广东正在积极谋划战略突围,在解决卡脖子技术,大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 中心和综合性科学中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些,为珠三角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绿色发展。适应双碳发展的趋势,广东正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进而倒逼产业转型。生态环保、绿色技术等行业,也在支撑珠三角的工业走稳走远。

猜想

谁将拿下珠三角

第6座万亿级工业大市?

“就珠三角的发展趋势来说,完全有可能出现第六个万亿级的工业大市。”王福强分析,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等,都是国家级平台,中央配套了许多支撑政策。特别是近期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和深圳市场准入等政策,均将产生外溢效应,平台周边的区域也将得到其辐射带动。

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能,具有发展惯性。就产业链来说,各个环节不同,对应的产业形态也不同。通常,产业链会在空间分布上相对紧密。珠三角形成的产业集群,会就近布局进行延链补链。这为后发区域提供了迈入万亿级门槛的机遇。

“至于是谁,各有优势。”王福强表示,珠海临近横琴粤澳深合区,正在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经济特区,政策利好最先受益。并且,港澳也正在逐步加大与珠海的合作,特别是香港要与珠海共建航空产业园区。中山是传统工业强市,受益于深中通道的通车,将会率先得到珠江东岸特别是深圳的辐射带动。江门有全国最大的连片未开发的沿海土地,具备安排重大工业项目的土地要素优势,正在推动华人华侨经济合作区落地,后发优势极其明显。”

“我理解,第六个万亿级工业大市会从这三者间产生。但最终会是谁,取决于十四五期间这三个城市如何进行谋划、争取。”

出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南都记者伊晓霞 实习生罗紫阳

原文链接:http://www.yzsw.net/news/show-117163.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深读|广东集齐5个万亿工业大市!珠中江能跑出第六城吗?坪坝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