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一麓,满坡松风一园竹影之间,一座明三暗六的苍老瓦屋被冬日的阳光暖暖覆盖
安静是它惟一的语言,而时间,则是一个被忽略了的动词
我扛着一台数码照相机,屋前屋后咔嚓咔嚓地拍
我要把老家的每一个侧面和细节带到城里,装进我的电脑,在我想家的时候,就躲在书房里一张张地打开翻看
在离家的日子里,它们就是一只只飞鸽,会衔来泥土、麦子和劳动的气息,聊慰我的思乡情绪,或者为我积尘的精神澡雪
那时干爹的两个儿子还小,两个姑娘年纪稍大,但很腼腆、出不得头,干妈身体又不大好,家里家外,应街事、搞应酬几乎都是干爹一个人忙活
这样,干爹到辛屯街上赶街的时候也就比较多,只要街事应完早,他总会顺路进我家歇歇脚,喝碗水,顺便问问家里的生活情况,也聊一聊他那几个孩子的情况
??大妈大婶都说,红领巾们最喜爱你的“旧书”
那些“旧书”,是你这书姐一页一页看过的书,是干净的书,有趣儿有知识的书,信得过的书
我再一次到达江边的石阶上,坐在往日的谁人场所,依照往日的办法,迟疑这边的十足
隔着田地,故居对面忽然响起鞭炮声,我不禁想到九十年前护国起义的声
那声惊起了袁世凯,他一生工于心计老谋深算,但还是没有估计到蔡锷竟会潜回边省起兵反对自己
何至于此呢?变更了国体,中国还是中国,所不同者,我袁家可永享尊贵,而你蔡锷不是也能加官进爵么;即便你不同意,退隐便是,何必大动干戈呢?这是袁世凯永远不明白的
他为官从政的目的是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大富大贵、光宗耀祖,是一己之私利;而蔡锷恰恰相反,在他那里,国家和民族才是最大的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用国家利益换取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这是蔡锷无论如何无法容忍的,这和清政府的割地赔款委曲求全有什么两样?所以他要不顾性命拼死一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人格”二字在蔡锷心中的份量是袁世凯无法体会的,这是二人最大的分野,注定了他们可以共事,却不可能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