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座依山傍海的小城,从严格意义上讲,也称不得是座城,原本就是一个小小的渔村
明朝洪武年间,屯兵防倭,延续到如今,岁月将其砌成了沿海的开放城市
称它为一座城市,只是规模大了,栉次鳞比的高楼耸立,路人穿行,摩肩接踵,男人儒雅绅士,女人风情万种
洋时尚象过往的海风,吹一阵就陈旧了,又吹得新潮海水一波又一波地涌动
可是无论怎么样地熏染着时尚之风,小城居民的习俗,依旧从骨子里,秉传了老祖宗打渔撒网的遗风
那是融化在血液里的基因,千年万年不变的情根
13、张爱玲说: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
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而不来
另一种经历是和我的一次不成功的初恋有关,我当时已经是大二学生了,可是还是傻乎乎的,至少我的表情容易让人联想到老实巴交或是憨厚实在之类的字眼,我腼腆、胆小、神经质,缺乏自信、经常在白日里幻想着各种怪异的事情,尽管我知道那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我喜欢阅读欧美的文学,是图书馆里的那些书,全是英文,从那里我读完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马尔克斯.加西亚的《百年孤独》、伊迪丝·华顿的《天真时代》、《老》,托马斯·哈代的《还乡》、《无名的裘德》等等
当时的浙大图书馆还算是杭州高校里数一数二图书馆,背靠着老和山和附近的一片茶园
那时我们最常去的自修地点就是图书馆,在阅览室里,灯光明亮,长排桌和独自的椅子,每个人占了桌子的一角,通常是把书包放在桌上,把一些书随便堆在手的左边或右边,然后就埋头看起书或者做作业,很少有时间抬起头东张西望
在那儿我认识了小娟,是社科系的,那是后来我才知道的
我经常碰巧地和她坐在了那张105A、E的座位上,面对面
首先是我惊诧于她的书包比我的还大,书比我的更厚,总是在她面前堆成一摞,高高的,几乎让我担心她会碰倒它们
同时,让我惊诧的是一个女孩子家怎么会读得下去那些枯燥至极的哲学、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之类的东西?于是我难免多看了她几眼,应该说,她不是一个美女,身材略瘦弱了些,脸色经常苍白,好像缺少阳光的那种,或者是贫血造成
她的脸上还有一些雀斑,可是嘴角下的那一颗美人痣解了她的围,让她看上去有点冰美人的味道,特别是嘴角微微往上翘的时候或是撇撇嘴并努着的时候,感觉特别可爱
我这人就有这种毛病,喜欢穷根究底地了解一件事情的由来或是它的结局
所以,我不知不觉地就会在和小娟面对面自修的时候,经常抬起头来,假装东张西望了一番,然后大胆地注视着她,而她肯定也知道对面的这个高个子已经对她有特殊的关注了,且不论是否心有所寄还是居心不良(当然,我可以保证绝没有此意)
于是,她经常在我偷偷注视她的时候,装做一本正经的样子,还有点清高地翻了翻白眼,以示对于我偷窥的抗议
然后的事情就像琼瑶或是别的版本里的蹩脚的故事情节那样发展着
直至有一天,我开口对她说话起来,而她好象并不是太拒绝地和我聊开了,话题很简单,就是我面前的英文版小说的内容,她说一见到英语就头疼
我已习惯了给自己一份最温柔的拥抱
我已习惯了你不在身边
我也习惯了在时空交错的时候感知你淡淡的体温
亲爱的,请给我爱的力量
让我在这冰冷的季节,寻找你熟悉的眼晴
和你温软的大手,牵起我小小的手
我们,在这拥挤的冬夜里
一起行走
一起温热彼此的眼睛
加入晚秋,船坞里的木樨树着花了,操场上空充溢着一股带着甜味的木樨香,沁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