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发展历史
“交换机”是一个舶来词,源自英文“Switch”,原意是“开关”,中国技术界在引入这个词汇时,翻译为“交换”。在英文中,动词“交换”和名词“交换机”是同一个词(注意这里的“交换”特指电信技术中的信号交换,与物品交换不是同一个概念)。
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其实,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较高的性能和较高的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操作。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交换技术允许共享型的局域网段进行带宽调整,以减轻局域网之间信息流通出现的瓶颈问题。已有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ATM技术的交换产品。
类似传统的桥接器,交换机提供了许多网络互联功能。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协议的透明性使得交换机在软件配置简单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在多协议网络中;交换机使用现有的电缆、中继器、集线器和工作站的网卡,不必作高层的硬件升级;交换机对工作站是透明的,这样管理开销低廉,简化了网络节点的增加、移动和网络变化的操作。
利用专门设计的集成电路可使交换机以线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转发信息,提供了比传统桥接器高得多的操作性能。专门集成电路技术使得交换器在更多端口的情况下得以实现上述性能,其端口造价低于传统型桥接器。
交换机帧交换
帧交换是应用较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较高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
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较高控制功能(如美国MADGE公司的LET集线器)如优先级控制。
交换机的主备倒换方法特征
对交换机的主控板及交换网板进行1+1的冗余备分;其中主控板的主备两板之间保持实时通信,在 备板上也保持一份与主板上同样的数据作为备份,实现热备份;主控板的切换 是采用主备相互监测与控制的方式:主控板的主备两板均发出各自的“心跳” 信号,并同时监视对方的“心跳”信号,当一方出现故障时,另一方则将根据 自己的状态(是主板还是备板?)决定是否进行切换,并上报网管:当主用板 发现在某段时间内备用板的心跳没有了,便认为备用板出现故障,通知网管处 理;当备用板发现某段时间内主用板的心跳没有了,便认为主用板出现故障, 并启动主备切换,将自己升为主板,同时禁用出故障的原主板;其中交换网板 的主备两板处于同步运行状态,通常备用交换网板的数据不输出,一旦主用交 换网板出现问题时则由备用交换网板接替工作,从而实现热备份;交换网板是 由主控板进行监测与切换控制的:主控板实时对交换网板的状态寄存器进行轮 询,一旦发现主用交换网板有问题,则进行切换,并上报网管;主控板和交换 网板在各项操作执行后都要进行检查,防止因干扰或其它故障引起的失控,并 根据检测的结果决定下一步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