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乃是一个综合的范畴
包括音与音和,又包括音与指和及音与意和
明冷仙《琴声十六法》中对和亦有详细论述:“和为五音之本,无过不及之谓也
当调之在指,审之在指,辩之在指
弦有性,顺则协,逆则矫,往来鼓动,有如胶漆,则弦与拍和……”和乃中华民族之气度,中国思想之真谛,中国艺术之精神,中国音乐之理想
和与琴德相通,琴声乃为人心之表现
若想求得琴曲之超逸境界,弹琴者必须具备超逸之品格
有道之人在不清之琴上可奏出清音,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所以,练指之前,先要培养弹琴的气度,使弹琴者自身具有超逸之品格,然后再练其手指
两者皆俱全后,在每次弹琴之前还要进行心境的调节,做到仪态庄重,心情澄澈,气度舒缓,神思远高,在这种万籁寂静中发出清冷之音
部分第一次交战到一个调节师,是在两年前的冬天
其时候,我得了一次恶性伤风,初来这个岛上,没有一个了解的伙伴,其时候荷西又独立去了半年戈壁,我一部分寓居在海边抱病
屈原从楚都归来,相传家门在望,侍者挑书简的绳子却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来给他,此后,唯独此地之牛不用鼻绳而耐劳善任
屈子的姐姐急急地从那条路上而来,于他流放前情深似海地劝慰,故里从此更名“姊归”
“姊归——秭归”
而他去了,决然以死明志,只有《橘颂》新年年故乡春色
春春花洁如雪,岁岁果美如画,女儿似橘更似昭君,高洁娇美,哪怕枝头随风而去,宁愿芳草依旧天涯
你听,屈原妹妹屈么姑精灵所化的“秭归鸟——子规鸟”,在这个农历五月,依旧泣血而啼:“我哥回呦!我哥回呦!”……
这样想着,我下了楼,漫步在小区的林荫道上
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传来,回过头去,我看到隔壁家的小女孩背着包要出门
小女孩个子修长,显得有点瘦的,但步履轻盈,她与我不熟悉,但还是微笑着朝我点了点头,匆匆走过我
小女孩是我知道的从来不走人们开辟出来的“栅栏门”的一个小孩,这个时候,我看着小女孩的背影,留心看她注意到后门开了没有
然而,这个小女孩只顾匆匆往小区的大门走去
我遗憾小姑娘也没有发现后门开了,她走大门进出习惯了,没有想到后门会开
于是,我马上叫住了小女孩,告诉她后门已经开了
浓烟不断从锅屋冒出,就像发射信号弹一样,大家一准会认定哪家又在烙煎饼了
邻里的婶子大嫂有时也来凑热闹,有的帮母亲一起烙,接着母亲帮她烙;有的在母亲烙完,接着烙自己的;也有的是来熘煎饼的,熘好,折叠起来;还有的是专门来做菜煎饼的
五花八门,母亲总是热情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