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的阳光,温和而又明静,是到了晾晒心情的最好时节
那些被长长的冬季捂得发霉的思绪,此刻便在脑中频频涌动,似乎要穿透一切,带着惊喜和新奇,去拥抱春的裙裾
这时,在阳光里穿行,或者干脆躺在山头,在春风的梳理下,一任思绪翻出那些欢快的、明亮的、忧郁的、晦涩的种种日子,把走过的人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这纯粹是三月赐与人们的一种闲适旷达的美好心境
32、打一个巴掌,再给一颗糖,反反复复,你什么时候才明白,他只是没那么喜欢你
过了铁路专运线就是小街
它隐藏在电厂路的皱纹里,很小,却绝对不可以忽略
超市、饭店、小卖部、电话亭、粮油店、理发店、裁缝铺子、卤菜店,以及两边的菜贩子
每个店的窗口都是饥饿的,它要将路过这里的人们悉数吃掉
镰刀、铁锹、菜刀、锤子、瓦刀、煤球炉子、塑料制品、老鼠药、松紧带、散装白酒、钢精锅,我经过它们,我与它们对视,互相漠然、疲惫、麻木,像电厂路每一天的灰尘、落叶和偶尔吹过的风
我写稿子不行,因此采访人家时就不能理直气壮,稿子写成了,复印费还没有着落,如果能登出几篇,让人家掏复印费还说得过去,登不出就没法找人家
再一个邮票、信封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当时复印一张是3角,一篇稿子得两张,或者三张吧,一张邮票是2毛,信封1毛,一封信加起来得1块钱,我一次不敢多印,至多20份,这20封信就得20多元钱啊
一篇稿子的出笼得几道工序,采访,琢磨,写,改,誉抄,复印,装袋,写信封,糊信封,写信皮
这刀片、剪子、浆糊是少不了的
时间长了,我们都有经验了,糊信封不是一个一个糊,而是一沓子展开,一路刷过去
二十多封信发出去,最后能登个三五处就很了不起了,得那点稿费不够吃浆糊钱
当时《河南日报》一篇消息的稿酬是15元,记得我最多的一笔稿酬是登在《中国医药报》的一篇文章,几乎一整版,人家给了200多元,大伙还缠住让请了一顿客,花去了七、八十,那个高兴啊
在痛苦的写稿过程中,我也为别人帮了一点忙
县里一位文化馆长,家里不幸失火了,烧了个精光,我写了一篇稿,发在本地的报纸上,结果他市里的同学看见了,发动大家给他捐钱捐物,度过难关
过后他总是感谢我帮了他大忙
还有本县33名民工去驻马店砖场打工,被窑场主留置,殘忍剥夺,失去人身自由
我采访后,写了一篇“血泪斑斑打工史--为了33名民工”,引起市委书记重视,批示公安机关前往,与当地公安通力合作,使33位民工得以解救
因为我知道,我那点可怜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爸爸一个人出去外面做点木匠活,还得给队上交包费,有时偷偷摸摸地跟生产队长商量,要张证明才能出门挣点活钱
妈妈和一个姐姐两个妹在队上苦点工分,弄点口粮充饥
弟弟正上小学四年级,也要花点
当时,穷困的日子可以想象
可现在爸爸他……